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近六年认监委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问题汇编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3-28 09:21 点击量:

2019年开始,国家认监委在认证行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每年发布一次检查结果通报,相比各省市市监局每年发布的认证双随机一公开通报千篇一律,认监委发布的检查通报内容一向严谨,认证行业从业人员应重点学习国家认监委发布检查通报内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条对照检查,认证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证机构管理人员在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证审核员的专业能力和认证机构的管理水平都是在学习中逐步提高,以下为2019年度至2024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主要问题。


一、2019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主要问题


(一)个别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认证结论严重失实的问题


1.认证机构在审核/检查员未对获证组织进行现场审核/检查的情况下,伪造认证档案,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2.认证机构安排其他人员冒名顶替审核/检查组成员进行审核/检查,伪造认证档案,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二)部分获证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或认证审核记录与实际不符


1.获证组织的体系文件与获证组织实际不符,认证审核过程未能识别。

2.认证机构对现场关键过程/场所、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审核记录与获证组织实际不符。

3.同一获证组织的审核记录与审核报告内容相互矛盾。

4.同一获证组织的连续两次审核,审核记录内容相互矛盾。


(三)部分认证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按管理制度实施


1.公正性管理方面,部分认证机构缺少对委托检测机构的公正性管理,部分认证项目的认证决定人员为审核组成员。

2.认证风险管理方面,部分认证机构未按要求对认证活动引发的责任作出充分的安排。

3.人员管理方面,部分认证机构认证人员聘用、评价和管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


(四)部分认证机构减少或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


1.未按要求实施申请评审、签订认证合同或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2.认证机构委派的审核组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力。

3.认证机构在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未对认证范围内的关键过程/场所、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等进行审核。

4.认证机构认证审核/检查时机安排不合理,现场审核/检查活动未安排在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时或易发生质量安全风险的阶段。

5.认证机构的服务认证项目未按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要求实施现场检查。

6.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暂停、撤销程序不符合要求,应撤销但未及时撤销认证证书或未按机构自行制定的暂停、撤销规定完成相应程序。


(五)部分认证机构未对认证/检查过程作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


1.首/末次会议签到表等应签名的材料未签名。

2.认证机构的境内获证组织的认证记录未使用中文。

3.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档案不完整。


(六)部分获证组织不满足认证要求


1.获证组织不具备法定资格,未取得相应行政许可文件或行政许可文件过期。

2.获证组织管理体系未运行,不能提供产品生产/服务过程记录,未实施内审管理评审,或上述记录与组织实际严重不符。 


二、2020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认证人员不到现场、冒名顶替、伪造认证档案等严重问题


1.认证机构在审核员应当进入现场而未进入现场进行审核的情况下,伪造认证档案,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2.认证机构安排他人冒名顶替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伪造认证档案,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二)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减少、遗漏认证基本程序等较严重问题


1.认证机构的审核组减少现场审核时间。

2.认证机构的审核组不具备相应资格或技术专业能力。

3.认证机构在认证实施过程中未对认证对象的关键过程、关键场所进行审核。

4.认证机构未做认证决定便颁发认证证书。


(三)部分认证机构存在管理水平较差、认证规范性有效性不高等问题


1.认证机构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

2.认证机构审核员现场审核存在迟到早退现象。

3.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记录不能准确反映审核的实际情况。

4.认证机构的认证档案未保留具有法律效力的原件。

5.认证机构未按要求报送相关认证信息。


三、2021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认证结论严重失实等严重问题


1.认证机构在审核员应进入现场而未进入现场审核的情况下,伪造审核记录、认证档案,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2.认证机构管理不到位,审核员未到现场或未按计划日期进入现场,伪造审核记录。

3.认证机构未按计划实施远程审核,伪造远程审核记录,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二)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减少遗漏认证基本程序、未实施有效监督等较严重问题


1.认证机构的审核员未按计划完整实施现场审核,存在迟到早退问题。

2.认证机构委派的审核/检查组不具备相应专业能力。

3.认证审核未覆盖关键场所、关键过程或全部认证范围。

4.认证机构未作认证决定即颁发认证证书,认证审核员参与本项目的认证决定。

5.认证机构未按规定实施监督审核或暂停到期未采取后续处理措施。


(三)部分认证机构存在超范围采用远程审核、远程审核有效性不高、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1.认证机构在不应开展远程审核的情形下,对认证项目采取远程审核方式,且远程审核有效性不高。

2.认证机构对远程审核的管理不到位,审核记录不完整,不能完全反映审核实际情况。


(四)部分认证机构存在认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1.认证机构的认证档案不完整、未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的原件。

2.认证机构对认证人员(尤其是审核员和技术专家)能力评价不按规定实施,专业能力评价证据不足。

3.认证机构对认证信息管理不到位,上报认证信息不及时或有误,认证信息公开不规范或不按要求公布认证信息。


四、2022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主要问题


(一)个别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等严重问题


1. 认证机构安排他人冒名顶替审核/检查员实施远程审核,伪造认证资料。

2. 审核/检查员仅参加远程审核首末次会议,未全程参与审核,认证机构安排他人收集组织资料,伪造认证档案。

3. 审核组提交的审核报告结论为不推荐认证通过,但认证机构篡改结论并颁发认证证书。


(二)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减少遗漏认证基本程序、未实施有效监督等较严重问题


1. 认证机构审核员现场审核迟到早退,减少审核时间。

2. 认证机构初次认证一阶段审核计划安排不合理,同一审核员参与非现场一阶段审核时间与其他项目的现场审核时间冲突,造成一阶段审核时间不足。

3. 认证审核未覆盖关键场所、关键过程、全部认证范围。

4. 认证机构未作认证决定即颁发认证证书,或给不具备法定资质的企业颁发认证证书

5. 认证机构未按规定实施监督审核,也未对认证证书及时作出暂停或撤销处置。 


(三)部分认证机构远程审核问题突出


1. 认证机构制定的有关远程审核管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2. 认证机构在不应采用远程审核方式的情形下,对认证项目采取了远程审核。

3. 认证机构在未对远程审核合理性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情况下,实施远程审核。

4. 远程审核时,审核/检查员不能全程参加审核,减少审核时间。


(四)部分认证机构存在管理不规范问题


1. 认证机构未有效开展内审、管理评审,内审未覆盖分支机构或全部认证领域。

2. 认证机构对认证人员能力评价管理不到位,审核员专业能力欠缺。

3. 认证机构认证相关信息上报不及时、不准确,有关信息变化未及时上报变更。


五、2023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的问题。


认证机构安排他人冒名顶替审核员实施远程审核和现场审核,伪造认证资料。


(二)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的问题。


1. 认证机构仅获得管理体系认证部分领域资质,超出批准范围开展未批准领域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2. 认证机构仅获得服务认证部分领域资质,超出批准范围开展未批准领域服务认证活动。


(三)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减少、遗漏认证程序等问题。


1. 认证机构安排审核时间不足,在审核策划阶段,减少审核时间安排。

2. 认证机构审核员未按照审核计划实施审核,严重减少审核时间。

3. 聘用未经注册的认证人员从事认证活动或认证人员专业能力不满足要求,造成审核组能力不足。

4. 认证审核未覆盖多场所、关键过程、全部认证范围。

5. 认证机构认证决定人员缺乏认证专业技术能力,或未作认证决定即颁发认证证书。


(四)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未按期进行监督审核,证书暂停期满未及时处置的问题。


1. 认证机构未按期进行监督审核,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撤销处置。

2. 认证证书暂停期满,认证机构未及时对证书进行恢复或撤销的处置。


(五)部分认证机构远程审核问题依旧突出。


1. 远程审核理由不充分,认证机构在不应采用远程审核方式的情形下,对认证项目采用了远程审核。

2. 远程审核的管理不满足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文件要求,认证机构规定高风险项目不能采取远程审核,但仍安排远程审核;认证机构规定在远程审核后进行现场补充审核,但未实施。


(六)部分认证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


1. 内审未有效进行,未覆盖分支机构或全部认证制度。

2. 对认证人员能力评价管理不到位,认证人员能力评价证据不充分。

3. 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如手册、程序文件控制的编制审批管理,人员管理和能力评价管理要求等。

4. 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不规范,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六、2024年度认监委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的问题

1. 审核员未进入现场进行审核,认证机构安排被审核企业员工代替审核员在“认证审核签到系统”签到,并上传伪造的首末次会议照片,伪造认证档案。

2. 认证机构有组织地安排没有资质人员冒名顶替审核员实施审核,伪造认证档案。

(二)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超出批准范围、聘用未经注册人员从事认证活动的问题

1. 认证机构对于服务认证领域分类概念不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
2. 认证机构在开展服务认证活动中,聘用未经注册人员从事认证活动。

(三)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减少、遗漏认证基本程序等问题

1. 认证机构审核员未按照审核计划实施审核,严重减少审核时间。
2. 认证人员专业能力不满足要求,造成审核组能力不足,影响认证有效性。
3. 现场审核未覆盖关键场所、关键过程、全部认证范围。
4. 认证机构未作认证决定即颁发认证证书,或认证决定人员不具备能力。
5. 认证机构在无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第一阶段审核采用非现场审核方式实施。

(四)部分认证机构涉嫌存在未按期进行监督审核,证书暂停期满未及时处置的问题

1. 认证机构未按期进行监督审核,也未对证书进行暂停或撤销处置。
2. 认证机构对暂停期满证书未及时处置。

(五)个别认证机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1. 认证机构未按期实施内部审核。
2. 认证机构维护公正性机制未实际运作。
3. 未对认证业务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
4. 对认证人员能力评价管理不到位,认证人员能力评价证据不充分。
5. 其他管理体系、服务认证等领域认证过程管理不规范。
6. 认证结果信息上报不准确。